【暑期“三下乡”】南宁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寻访红色踪迹,探忆峥嵘岁月”服务团走进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
  • 发布时间:2023-07-12
  • 点击数: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为让同学们重温红军血战湘江的悲壮历史,深刻铭记伟大的长征精神,7月11日,南宁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寻访红色踪迹,探忆峥嵘岁月”服务团走进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瞻仰“红军魂”雕塑,参观记念馆,重走无数革命先烈用忠骨和血肉身躯铺就的长征之路,共同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湘江战役的悲壮惨烈。

“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脚山铺,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脚山铺阻击战旧址所在地,纪念园主要包括纪念馆和纪念林。纪念林区种植着当地常绿植物,多年来发掘收殓的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安葬于此。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与战役中牺牲的先烈英魂融为了一体。服务团师生在“红军魂”雕塑前向革命先烈默哀致敬,表达了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在纪念馆,服务团的同学们们跟随着讲解员一同踏上一段回望红军长征的旅程。透过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一个个雕塑以及生动的复原场景,将湘江战役的惨烈景象呈现在同学们眼前,革命先烈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场景再现,一切仿佛历历在目,让服务团的同学们切身感受到红军战士坚定信念、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战斗空前激烈、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 是红军长征出发以来最壮烈一仗。1934年10月,由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中央红军先后突破敌人在赣、粤、湘三省边界设置的三道封锁线,由湘南抵近广西北部,兵临湘江。中革军委在湖南道县作出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部署。红军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突破敌军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战士们鲜红的血染红了湘江水,自此全州当地百姓为了缅怀牺牲的英雄们,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两万五千里长征是革命先烈争取抗战胜利的战略部署,让中国“站起来”,完成了他们这一代人的职责使命,而我们这一代人正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是让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时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靠的是理想信念。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信念,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人工智能学院服务团供稿 文/范雯静、黎黎 图/邓红琴、蒋赵丹钰、黎黎)

服务团走进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

瞻仰纪念林“红军魂”雕塑

到纪念馆参观学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