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新赛道——《当代广西》报道南宁学院副校长陈雄章教授《因类育人——新型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建设讲演录》著作评论文章
  • 发布时间:2024-01-19
  • 点击数:

南宁学院副校长陈雄章教授新作《因类育人——新型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建设讲演录》出版发行了,本人作为一个在地方本科高校从事教育管理工作15年的同行,拜读之后颇为受益。本书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面临的“中间塌陷”问题、地方应用型高校内涵式发展新路径及前景方面,对我启发尤深。

书中指出,党的十八大后,为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要求,教育部实施了“双一流”建设,将职业教育确定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不同教育类型,引导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但在实践中,向应用型转变的主力军——占据全国1274所普通本科高校大半壁江山的地方高校,受传统办学路径依赖及资源获取不便等现实因素影响,绝大部分没有锚定应用型办学目标,没有构建起与之相匹配的办学模式、治理结构和评价体系,地方应用型高校不定型、不变道,形成了我国高等教育高尖端“双一流”、基础端职业教育两头发展迅猛,中间端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迟缓的“中间塌陷”现象。上述现象不仅束缚了地方高校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库、智力库作用的发挥,还延缓了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陈雄章在理论层面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中间塌陷”现象之后,在实践层面,他以南宁学院为试验田,全流程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内涵式发展的“123456”新路径。所谓的“1”就是办学定位要坚定应用型办学“一个定位”;“2”就是办学目标要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两种能力”提升;“3”就是办学重点要锁定铸魂、立根、固本“三大战略目标”;“4”就是办学模式要做好转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转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转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向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四个转向”;“5”就是办学思维要破解建设定式与习惯、对应用型说不清道不明、不敢突破专业目录限制、质量评价标准缺失、培养模式因循守旧“五大难点”;“6”就是评价体系构建要实现应用型办学定位的“准确度”,学科专业对接产业行业的“对接度”,企业行业与整个社会参与人才培养的“参与度”,学校队伍、条件、文化建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撑度”,学校为区域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人才技术智力的“贡献度”,学生、家长、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六个度”。书中详细论证了每个内涵建设点实施的思路、举措、成效,这就为同类高校的参考借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借助作者在应用型高校内涵建设方面的辛勤探索与实践,10年间,南宁学院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民办高校,逐渐成为在全国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中小有名气的民办院校。

在学校内涵式发展不断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陈雄章在应用型高校改革发展方面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10年来,他先后受邀在区内外多个高校和相关机构做讲演共计55场,影响力覆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等区外多所高校和机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南宁学院的成功实践,在全国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探索方面发出了广西声音。这一切从侧面反映出本书在我国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式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参考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开辟应用型高校建设新赛道,创新应用型高校办学模式,强化应用型高校的内涵建设,助力地方应用型高校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在此过程中,陈雄章教授的专著为我们提供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因类育人、内涵式发展难得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作者:张坚 来源:《当代广西》2024年第2期)

《因类育人——新型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建设讲演录》陈雄章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分享到: